学校首页
学校首页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发展历史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教学设施
现任领导
联系方式
师资队伍
名师风采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硕博招生
就业信息
就业指导
党团工作
党建工作
团学工作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杰出校友
一流本科建设
专业情况
基本情况
专业负责人
专业奖励
定位与特色
政革举措与成效
师资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培养质量及外部评价
专业建设目标及举措
支撑材料
信息采集表
培养方案
管理制度
专业实践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2022/06/24
西北师范大学百廿校庆学术活动系列讲座——高拂晓《音乐表演研究与论文写作》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升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与质量,于2022年6月22日16时,特邀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高拂晓教授,在腾讯会议为西师音乐人开展了一场《音乐表演研究与论文写作》专题讲座。音乐学院盛鸿斌院长组织并主持了本次讲座,全院师生分别在线上和音乐学院欣赏厅一同观摩学习。高教授首先从自身对该课题的研究缘起引入,结合自身十余年以来对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与日常教学渗透经验,站在国际视角的高度对音乐表演理论研究发展的脉络与方向进行了梳理。该课题研究发展的三大历史潮流主要有以下三种:1.历史和哲学的角度;2.以分析的方法研究;3.科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并分别对该三大历史潮流研究的中西方代表学者、研究方法、理论提出与发展、研究成果、学术价值、对音乐表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经历了以上几个比较大的研究与分析之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课题研究受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十年研究项目的推动下,成立了“录音音乐历史与分析研究中心”和“作为创造性实践的音乐表演研究中心”以及一个虚拟机构“表演研究网络”,促使表演研究在国际上取
MORE+
2022/06/22
西师音乐人,携梦再出发 ——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
麦浪金黄成熟时,凤凰花开离别季。师大的一草一木见证着学子们的成长,也承载着毕业生的留恋与不舍,值此毕业之际, “西师音乐人,携梦再出发——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于2022年6月14日15时在音乐厅隆重举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戏所中心主任、专业老师、班主任和全体2022届毕业生们欢聚于此,共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本次典礼由王歧堃书记担任主持人。壹为了表示同学们顺利毕业,晏晓东副院长,陈建红副院长分别宣读了本科,研究生学位授予的人数情况:共118人授予学士学位;共61人授予硕士学位。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时刻,学院特别为学生代表颁发毕业证及学位证,并发放纪念品。同时还为甘肃省“三好学生”获得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以及优秀毕业生颁奖,以此激励大家继续努力。贰紧接着,卡西欧颁奖典礼在孙晓杨老师的主持下进行。音乐学院与卡西欧贸易有限公司的合作始于学院数码钢琴教室的建立,自2021年6月15日,卡西欧贸易有限公司与我院签约建立“卡西欧钢琴优秀毕业生评选”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更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对此,卡西欧公司西北课副课长李健做出发言,
MORE+
2022/06/20
百廿校庆学术活动系列讲座——康建东《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原则与方法》
讲座开始,康建东教授强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训练、考察和提升过程的检验和总结。然而根据他近年来的观察分析和他本人历年来指导、审阅和鉴评过的校内外大量硕士论文来看,现今硕士论文的质量着实令人担忧。并对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康建东教授对于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各高校争相增扩硕士点,扩大招生规模,结果影响了生源质量;导师方面,由于研究生扩招速度快,导师队伍快速扩张,对新任导师缺乏必要的选拔与培训。有的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不力,要求不严,论文审查与答辩走过场;缺乏对研究生教学严格的要求和评估,有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许多研究生怀有侥幸心理;对研究生缺乏研究方法的教育。针对上述问题,康建东教授指出,要提高硕士论文的质量,必须从学风、导师和制度抓起要端正研究生的学风。首先要端正教师的学风,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责任重大。导师必须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导师要从思想、学风、知识、能力、生活多方面关心学生,给予帮助;导师应该对硕士论文
MORE+
2022/06/09
百廿校庆学术活动系列讲座——刘沛 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回顾与展望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对于承担教育大任的未来接班人来说,了解并熟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每个学生十分必要的学习基础。2022年6月1日,是“国际六·一儿童节“,对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艺术学子来说这一天更具现实意义。暨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百廿校庆学术活动系列讲座活动的有序展开以来,今天更加有幸邀请到西北师范大学杰出校友——刘沛教授分享以《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回顾与展望》为题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音乐学院盛鸿斌院长、音乐教育中心王冰主任主持,线上学习气氛如火如荼,音乐学院全体师生以及各地慕名而来的学者,共近七百人齐聚云端聆听学习。刘沛教授首先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厚情怀:他本人曾经在西北师范大学原音乐系和教育系学习、任教,在此长达十五年的光阴里与西北师范大学结下了千丝万缕的不解之情。“吃水不忘掘井人”、“饮水思源”刘教授在讲座伊始以这两句通俗易懂的短语,强调对我国课程标准历史性发展学习研究的重要性。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是为了更好地树立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当下与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切实做到“守正创新”。进而刘教授介绍到自2018
MORE+
2022/05/30
百廿校庆学术活动系列讲座——郑长铃《站在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2年5月27日,郑长铃教授应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百廿校庆学术活动系列讲座”之邀,于下午14时30分在腾讯会议作《站在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讲座。本次会议由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孙晓杨、音乐学系系主任祁明芳副教授主持。郑教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是文化,对于中华文化之当代发展具有鲜活的文脉蕴含历史认知意义和重要的根魂意义。本次讲座旨在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语境之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问题为中心,立足于大文化和大历史之视角,站在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文化认知和阐释的多维角度,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及其保护。郑教授强调,要认识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其根本属性——文化属性,也必须认识到其对中华文脉延续的意义,必然要站到民族发展的高度去把握其根本属性,从而实现真正的保护。以民众为主体,从民众生产生活入手,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次,守正创新、传承发展:“非遗”保护的关键词——再创造、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维护。再创造要注意“度”的把握,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保护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
MORE+
每页
5
记录
总共
5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6
/
1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