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系列讲座”—— 张博《心灵的泛音——音乐表演在不同音乐形式下的功能定位及角色转换》

2021-11-18


20211117日,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专家系列讲座在线上有序进行。旅美大提琴家张博受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专家系列讲座”之邀,于下午2:30在腾讯会议开展《心灵的泛音——音乐表演在不同音乐形式下的功能定位及角色转换》专题讲座。本次会议由西北师范大学副院长孙晓杨、管弦系教师周笑来博士主持。全院师生以及众多大提琴爱好者聆听了本次讲座,参与人数超过200人,反响热烈。



张博博士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经历,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大提琴作品,讲述了大提琴在独奏、重奏、乐队演奏等不同音乐形式下的功能定位及角色转换,并在线上视频中亲自做出示范。

首先,张博老师在讲述大提琴独奏方面的演奏技巧时,以德国作曲家巴赫的“大提琴六首无伴奏”为例,谈到了在无伴奏的独奏形式下,对演奏者演奏自由度的要求。另外,对于经典作品的分析也是演奏自由的必要前提。

周笑来老师在“独奏”部分结尾时做出总结,举例说明了一些艺术性较高的练习曲,不但达到练习的目的,而且极具音乐会演出价值,同时作为无伴奏演奏体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大提琴重奏方面的讲述中,张博老师突出了演奏技巧与方法训练的讲解。他通过分享自己跟随著名大提琴大师、耶鲁大学教授Adlo Parisot学习的经历,具体分析了在平时应注意的指法练习、大提琴与钢琴伴奏的配合练习,并且分析了大提琴在独奏与重奏两种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中的区别。大提琴独奏与重奏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合作、在于大提琴演奏者与钢琴伴奏或重奏者之间的配合。注重重奏者之间的平衡与融合度,是合作的关键。张博老师强调,平时要多看文献,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要注重排练的重要性,在排练中要时常保持新鲜度,防止练琴时产生乏味感,而缺乏练琴的自主性。



再次,张博老师讲述了大提琴与乐团合作时的演奏技巧与注意事项。第一,要注重乐曲中的节奏。第二,对听觉的要求。演奏者在与乐团合作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第三,在听觉要求中,演奏者在乐队不同的位置中,对自己的演奏要求也不一样,有时越靠乐队后方的位置,对演奏力度的要求越高。第四,与乐团合作时要保持与其他演奏者合作的默契和对指挥的服从。

张博老师曾受聘于中国爱乐乐团,由此,他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爱乐乐团时参加“丝绸之路”世界巡演的经历。巡演依次到达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得黑兰——希腊。张博老师表示,在塔吉克斯坦演出时遭遇国家歌剧院长达几分钟的停电,而台上演员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音乐从未间断。音乐会结束后还得到观众的高度认同和赞扬,称赞中国音乐家们具备高度的音乐素养。



讲座的最后是答疑环节,我院师生积极主动地向张博老师提出各种专业中具有深度的问题,对于“关于乐谱中有较长篇幅的休止符”、“在演奏中如何把握节奏的自由度、艺术处理的自由度以及谱面的严谨度的关系”、“在演奏协奏曲时如何保持自己与他人的配合”、 “拇指把位”、“如何保持揉弦的松弛性”等问题,张博老师也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本场讲座的主持人周笑来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本次讲座不仅作为专业音乐知识跟同学们分享,且在内涵上已经上升到了音乐素养这一层面的问题。作为一名音乐人要具备一定的个人素养,身处一个职业乐团,要具备专业的音乐修养。我们要保持民族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树立文化强国的远大目标,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





文字:包修齐

供稿:周笑来

编辑: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