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何需懂”——周海宏教授学术讲座《走进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2020-09-17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2020916日下午2:30,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家周海宏教授在兰州音乐厅进行了主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的学术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旅厅、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由兰州大剧院、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讲座由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澍主持。在兰各高校、专业艺术团体的师生与演职人员400余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周海宏教授从个人审美、幸福生活、社会发展三个层面切入,以音乐怎么听?音乐何需懂?高雅音乐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的美育教育才可以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等困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敏感问题出发,运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概括性的语言为现场听众道出音乐美学核心原理的问题。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绪的艺术,对音乐的理解具有主观的、多解的、模糊的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并特别强调,联觉是音乐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中介环节,也是感知音乐作品的主要手段,并在讲座中带领大家跟随音乐律动摆动身体,让听众以自身最真实的直观感受走出音乐审美的误区,真正体验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为什么物质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却降低了?周海宏教授用自己生活中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将话题引向艺术教育与幸福生活的密切关联性,既有实证又趣味十足。让观众在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体会到美育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正如周教授所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艺术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幸福!”




讲座最后,周海宏教授特别将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将感性文明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强调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强烈呼吁教育部门、机构,特别是师范专业院校能够真正意识到艺术教育的作用,并以积极的态度和十二分的热忱实施投入,为中国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提升美好生活而做出贡献。




整场讲座观众热血沸腾,周教授风趣幽默的谈吐和逻辑清晰的内容打通了音乐及众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壁垒,引起了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喝彩不断。







周海宏简介:

周海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就卓著。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者,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其博士论文《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2年获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1992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开设“音乐心理学”“ 音乐学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 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赏析”等课程。

发表《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中国音乐学》,1/1992), 《对 部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2/1993),《“音乐特殊性”及音乐艺术的本质与功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1995), 《 “内容”与“形式”问题的梳理一兼再 谈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人民音乐》1-2/1999), 《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人民音乐》10/1999,获中国文联首届文艺评论2等奖)《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对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人民音乐》3/2001)等论文40余篇。合作出版《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儿童钢琴学习 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社会 科学成果评估的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19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钢琴之路一结构定 向设计钢琴集体课教材》(1998.2,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音像出版社)等著作,在文化部九.五规划教材《音乐美学》中负责“音乐表现的美学特征”与“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等章节的写作。

1997年主持《父母必读》杂志“琴凳上下”专栏,发表音乐教育心理学普及文章12篇,引起社会广泛反响; 1998年以“音乐何需‘懂’”为总题,发表系列文章12篇指出已往音乐普及工作中存在的音乐美学认识误区,引起音乐界广泛关注;提出的“关怀强迫症”、“ 成就焦虑”等概念产生广泛影响。

近年来致力于严肃音乐普及工作,经常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中组部培训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等高校、各大部委、企业等等举行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慧聚匠心董小琦、张原

文字编辑:慧聚匠心李童、董小琦

摄影:慧聚匠心王瑞雪、兰州演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