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艺术月——学术论坛

2019-12-17

  201912月对我院来说是一个充满学术气息的季节,我院硕士研究生论坛由此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由我院教师王文澜、祁明芳、马瑜慧、王冰、赵娜为芊芊学子的理论研究之旅指点迷津。




本次学术论坛分为三场,12月2日第一场王文澜、祁明芳、马瑜慧、王冰、赵娜老师为点评嘉宾。


  1.邓丹《兰州市少年宫儿童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

王冰老师建议:对于少年宫满意度的调查,建议不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更应该是深度采访的方式。



  2.  张原《背景音乐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

王冰老师提问:你认为你做的实验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学生回答:在实验中我没有选用随机被试,且记忆内容过于机械,现在这种无意义的记忆材料都来源于西方,最早来源于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曲线的研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无意义的记忆材料记忆的方面不太多,所以记忆材料应该分成有意义和无意义。而且在研究中没有进行性别以及专业方面的分类。



  3. 赵心怡《拱型结构在巴托克音乐作品中的体现》

马瑜慧老师提问:你在这个拱形结构中主要体现了对称的元素还是“黄金比例”?

学生回答:拱形结构主要体现的还是对称元素比较多,在《乐队协奏曲》这部作品中,从曲式、力度、配器、还有各乐章的风格体裁等方面都是高度的对称拱型布局。


  4. 梁姣《少数民族地区专职音乐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探讨——以甘南藏族地区夏河县为例》

王文澜老师感想:通过梁姣的叙述。我想让更多县、乡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有机会去参加培训,并向教育厅即时反映情况。



朱爱《敦煌乐舞壁画中的打击乐器拍板微探》

李童《“灯火阑珊处”的悲中豪情——陈彼得《青玉案·元夕》的美感研究

韩旭《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述要》(西周——唐)

陈楚楚《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述要》(宋元明清)

浦江辉《音乐对暴力景观的诠释与构建——以昆汀·塔伦蒂诺<无耻混蛋>等四部影片为例》

吴琼《论若斯坎经文歌中“模仿”手法的运用——以《圣母颂》为例》

梁天硕《艾利奥特—卡特<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作曲技法探析》



12月6日第二场马瑜慧老师为点评嘉宾

  1. 2018级李钰源《“花儿”为什么不红了——花儿城市化道路举步维艰的原因》导师:马瑜慧

李钰源学生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花儿必定会从山野走向城市,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走向城市化,更好的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不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被淹没,花儿必须由内向外的做出变革和创新。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内部的改革与发展才是推动其前进的根本动力,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熠熠生辉。



  2. 2019级杨路英《唐、宋琴待诏制度探析》导师:祁明芳

杨路英学生表示:古琴是我国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古琴的发展历经先秦至当今时代,而琴待诏出现在汉代并消匿于明清,虽然留存的时间并不长,但它深刻影响着我国音乐类职官制度的发展。它的出现对于丰富琴乐艺术,提升古琴这种文人乐器的地位,促进古琴音乐的发展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中国音乐史上,琴待诏是十分独特的存在,并且在杂流类待诏中独树一帜。琴待诏有别于各朝代音乐机构中所设立的乐官,而是作为以一技之长而等待诏命的特殊官职,在不同的时代,它都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无论是在古琴遭受冷落的汉唐时代,还是在其备受推崇的宋代,琴待诏的出现都极大影响着古琴音乐的发展,它促进了宫廷古琴弹奏对我们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2017级李倩云《浅谈马勒<第六交响曲>谐虐曲、行办乐章顺序问题》导师:王文澜

李倩云学生在论文中认为:虽然我们无法得知马勒对于这两个乐章的最终思考和定论如何,但我们能通过论文中的种种考证和分析发现原始版本顺序似乎更具说服力,也更符合马勒构思创作的初衷。此外,笔者深感在面对这些伟大的作品和作曲家时,只有将灵魂袒露给这些蕴含着永恒的人性光辉、人文关怀、深邃隽永的作品,我们才能获得作曲家所期望传达的精神启示和心灵指引。



  4. 2017级刘扬洋《儿童歌曲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相互关系》导师:祁明芳

刘扬洋学生表示:其实创作儿童歌曲的音乐工作者,无不站在音乐教育者的角度创作作品。对于音乐教育者面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儿童歌曲中的音乐说文活动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儿童歌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真正目的。当然,这也就是对音乐老师教学计划、教案设计、课前准备的考核,一堂好的音乐课就得从严谨认真的分析音乐作品开始。儿童艺术教育近些年来备受国家关注,其中儿童音乐教育是需要每个音乐人重视的。儿童歌曲创作者与音乐教育者的不谋而合,是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儿童歌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国家在重视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教促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适合儿童歌唱的儿童歌曲。



  5. 完颜振清《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著作中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 导师:马瑜慧

完颜振清学生通过以下三点对其描述:

一、蔡仲德著作中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二、修海林著作中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三、龚妮丽著作中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四、比较三部著作研究对象、 理论体系的“片”与“国”



  6. 姚玉洁《梅西安钢琴前奏曲集创作技法分析》导师:赵娜

姚玉洁学生对其论文的总结:梅西安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他对有限移位模式、三全音、不可逆行节奏以及对称性等手法格外偏爱,使得他在十世纪的欧洲音乐界独树一帜。他对大自然音乐执迷不悟的探索也奠定了他在音乐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创作思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停地更新着的,他卓越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很高的研究价值。



12月10日第三场王冰老师为点评嘉宾

  1.2019级闫典芝《岷县宝卷中的女神崇拜》导师:祁明芳

闫典芝对宝卷中塑造的泰山女神是一位掌权者、施恩的道德法则和衡量标准等进行论述。她认为:宝卷中的女神形象都是通过民间的想象所建构出来的,通过对女神从立志修行,到修行途中历经千难万险和面对险阻时地勇气和魄力,再到女神显灵救苦救难、护国佑民等事迹的细致描述,体现出了民众心中所期待和所向往地女神形象。宝卷中对女神形象的塑造方式各有不同,虽方式和内容不同,但主旨都是通过对女神形象的刻画,体现女神非凡的神格,以此表达对女神的敬仰和崇拜,凸显女神在民间的崇高地位。再者,宝卷中通过女神赏善罚恶的事迹,也反映出民众对自身道德行为的约束,相信善恶终有报,恶者会受到严厉的惩治,善者会得到女神的庇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民众对女神的崇拜和赞颂。

  2.2019级高玉杰《敦煌壁画中唐代世俗音舞审美形态的演变》

本文从敦煌壁画的盛期——唐代出发,并将其分为初、盛、中、晚期四个阶段,从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下,浅要的分析壁画中世俗乐舞在不同时期下的审美形态,并由此可以看出唐代乐舞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以及敦煌地区人民的生活、民俗习惯。通过对四个时期壁画的浅析,我们得出以下观点,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世俗乐舞大多都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和现实性。民俗性乐舞真实的再现了人民群众的民俗生活和风土人情。娱乐性乐舞则是反应了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它们在各场合有者不同的审美属性,反映出乐舞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审头情越演定。

  3.任肖宇《西方音乐视域下“中国乐派”义涵再思》

任肖宇的写作缘由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乐派”义涵阐释

二、年会之“中国乐派”

三、“西学” 如何结合“中用”?

(一)立足传统,凸显民族特色

(二)引进西学,提高自主理论创新能力

(三)指向“当下”反思中前进

四、“中国乐派”尚在路上




  本次三场论坛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学术论坛的开展为研究生培养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提升、检验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同时更是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