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办公室:0931--7971676
教务秘书办公室:0931--7971676
科研秘书办公室:0931--7971894
团委办公室:0931--7975007
2020年12月17日早,音乐学院第十五届学术艺术月音乐学研究生论坛(二)在音乐学院504教室开讲。2019级音乐学硕班杨路英、谢粉兰等15位研究生进行学术汇报,我院王文澜、祁明芳、马瑜慧、王冰、晏晓东等教师为芸芸学子的理论研究论述指点迷津。
杨路英的报告题目为《唐、宋琴待诏制度探析》,她从琴待诏的溯源追寻,以琴待诏的流变入手,梳理了琴待诏的发展、选拔、官职设置等状况。
谢粉兰的报告题目为《由甘肃流传的几首莲花落引发的思考》,她以莲花落的发展为脉络,研究总结出各地区流传曲调的不同特征与韵味。
牛幻诗的报告题目为《武山秧歌调调查研究》,从武山秧歌的由来、仪式仪规入手,对其秧歌调作以分类介绍。
陈琛的报告题目为《格什温音乐风格浅析——以几部代表作为例》,他以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等几部创作为例,分析其音乐创作的典型特征和独特音乐语汇,对格什温的音乐风格进行了探究。
董小琦的报告题目为《听敦煌之音,谈生命理想——评2020上海夏季音乐节谭盾<敦煌∙慈悲颂>》。她分别以作品中的《菩提树下》《九色鹿》等章节所描述的神话故事背景为叙,研究了创作中新颖、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音响特色。
景妮的报告题目为《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之程式美探析》。她以《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唱段为例,从唱腔、伴奏、舞台舞蹈三个方面出发,探析传统戏曲美学中“程式美”的创新变革。
牛晟的报告题目为《短视频 +直播:传播非遗音乐的富媒体——以快手APP和皮影艺人魏宗富为例》。他以敏锐的关注视角,分析当下流行的短视频网络平台对非遗音乐文化传播、推广所产生的重要效应。
韩紫玮的报告题目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音乐创作特性》。他以30时年代的左翼电影为研究对象,从音乐美学实践中的音乐创作出发,深入分析了30年代左翼电影音乐的创作特点。
杨毅的报告题目为《袁丫丫秦腔名师公益工作室调查研究》。她从此工作室的实践调查入手,深入了解甘肃天水对西秦腔的传承工作。
铁书毓的报告题目为《肃南裕固族民歌学校传承模式考察》。她从肃南地区学校入手,以学校课程设立、上课模式、具体教学为线,对甘肃省肃南地区裕固族民歌的传承工作进行分析与探究。
吕梓瑄的报告题目为《肃北蒙古族长调传承方式的考察与思考》。她通过地间采风,深入民族生活等方式,对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
段人凤的报告题目为《庆阳唢呐师徒传承研究以马自刚传习所为例》。她以庆阳地区的马自刚老师传习所为主要实践对象,探究庆阳地区非遗文化——唢呐艺术的传承。
梁丽洁的报告题目为《中世纪教会礼仪音乐的发展研究》。她以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和复调形式的经文歌入手,分析探究了西方教会礼仪音乐的发展。
王娇杨的报告题目为《欧内斯特——肖松<音诗>Op.25作曲技法探析》。她通过分析肖松晚期作品《音诗》Op.25的和声、旋律、节奏、曲式等,深入探析肖松作品中的创作技法继承与创新。
罗晓雷的报告题目为《赵季平<风雅颂之交响>第五乐章<国风>作曲技法分析》。笔者从曲式结构、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作品《风雅颂之交响》,探究这部作品中高超的创作技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五位导师向各位研究生提出宝贵的建议:做为一个学术研究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基奠,做好研究的充分准备;其次,选题要新颖、思路需开阔,选择研究对象要有摒弃思想,择优择重是我们研究的延伸重点;再次,在论文中树立问题意识至关重要,需深掘选题重点,突出研究理论的深邃性。
文字编辑:慧聚匠心戴亚倩
责任编辑:慧聚匠心董小琦
摄影:慧聚匠心王瑞雪